牙齒創傷不僅僅是根管治療醫師,也是許多pedo醫師和GP醫師的日常。牙齒創傷的形式百百種,即使有guideline可以參考,牙齒創傷的處理方式也絕非三言兩語就可以完全解釋得清楚。今天想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考流程給大家參考,雖然是很簡單粗暴的思考方式,但是對於不常處理牙齒創傷的醫師來說,用這樣的思考方式可以有一個大致的治療方向

首先我們必須要問:這顆牙齒是否有保留的價值?
包含該顆牙齒的戰略意義、生物寬度(biological width)、冠根比(crown root ratio)等等…。假使這顆創傷的牙齒具有保留的價值,那我們就應該開始思考用什麼方式可以最好的將這顆牙齒保留下來。什麼叫做「最好的將這顆牙齒保留下來」呢?將這顆牙齒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或許是大部分病人及牙醫師期望看到的結果。所謂「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包含:牙齒原本的外觀、牙齒原本的神經活性、牙齒原本的位置、牙齒原本的牙周狀態等等…。為達到這些目的,我們可以藉由評估兩個問題來決定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1.是否有機會保留牙髓活性?2.牙齒是否動搖度增加或是位移?
1.是否有機會保留牙髓活性?
大家都知道各種形式都trauma最終都有可能導致牙髓壞死(pulp necrosis),而牙髓壞死會造成進一步感染及根尖病灶(apical lesion)或根尖囊腫(apical abscess)的出現。因此如果已不可能保留牙髓活性或是保留牙髓活性的機率很低,儘早開始進行根管治療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若是有保留牙髓活性的可能,我們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追蹤或是先進行活髓治療(vital pulp therapy)來預防將來牙髓壞死的發生。
[延伸閱讀:trauma後的牙齒該怎麼追蹤?]
[延伸閱讀:什麼是vital pulp therapy]
2.牙齒是否動搖度增加或是位移?
在目前的guideline中,對於動搖度增加或是位移的牙齒,在復位後進行一定時間的passive flexible splint有助於PDL的癒合。使用wire-composite resin splinting應該是在大多數情況最方便對病患也最舒適的splin方法,操作中要注意固定用的bonding agent要遠離marginal gingiva及proximal area,來盡量減少plaque retain。
[延伸閱讀:trauma後的splinting要固定多久?]
就如同開頭所說,牙齒創傷的形式百百種,很難有一個準則以一貫之。但是每次當我們遇到牙齒創傷的病人在思考治療計畫時,可以先用檢視這三個問題來得到一個大致的治療方向。
1. 這顆牙齒是否有保留的價值?
2. 是否有機會保留牙髓活性?
3. 牙齒是否動搖度增加或是位移?
其他關於各種牙齒創傷的細節,就以後再慢慢跟大家分享囉!